記者朱佳琦 通訊員黨波濤 曾吳哥窟師斯
  從1998年到現在,“泡”在工作室5400多天,他和團隊查閱典籍3000多種、引用1990種,複印、摘抄草稿裝了五六麻袋。今年3月,醫生花了13個小時在他右腦取出一個“鴨蛋大”的腦瘤後,他依舊記得他的“大典”——《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訓詁分典》。華中師範大學77歲洗碗機的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李思維教授,為了一句“我接下項目”的承諾,埋首故紙堆堅守了1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從華中師大取走《訓詁分典》第二次校對稿時,800萬字的書稿需兩人合力才搬下樓。
  退休老長灘島教授接下“燙手山芋”
  《情趣用品中華大典》是以國家名義和力量來組織編寫的一部全面的中華古籍大型系列類書,被稱為一部可與明朝《永樂大典》相媲美的中國古典文化集成。
  該大典於1990年由國務院正式批准啟動,併列為國家級重點古籍整理項目,也是新中國成立以負債整合來最大的文化工程。
  1992年,國家全面鋪開編撰《中華大典》項目。湖北省承擔了《中華大典·語言文字典》的編纂任務。大典湖北工委約請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分別負責《語言文字典》中三個分典的編纂,華中師大承接的任務就是《訓詁分典》。
  起初有兩位教授先後接下該項目,但都因工作量大、編纂難度大不得已放棄了。時任校長的王慶生甚至遭到《中華大典》湖北省領導小組“攤牌”:如果學校還不開始該項目,就對外通報“華中師範大學無力承擔《訓詁分典》的編纂工作”。華中師大校領導和文學院教授們均處於兩難境地。
  “我接!”原本非編纂組成員且已退休的李思維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他想為華中師大的學人和學校都爭口氣。李思維立即組起纂修班子:文學院佘斯大教授、陶國梁教授、曹海東教授、王洪涌副教授,歷史文化學院陳蔚松教授,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劉鶴雲教授。青年學者李曉輝、安敏等也參與其中。全程參與編撰的曹海東笑稱,自己做這個項目,是從中年做到了老年。
  全國各地找資料尋孤本
  訓詁學是以語義為中心研究、解釋歷史文獻中語言問題的學科。《訓詁分典》編撰小組的主要任務就是翻看從春秋戰國至辛亥革命時期的古籍,收集在訓詁學發展中的重要學者、論著相關資料,為歷史上重要人物、作品尋找各類評價和解釋。
  接下項目後的頭兩年,編撰小組成員輾轉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圖書館,查找典籍資料,還經常到位於北京的國家圖書館尋找古籍孤本、稀見的珍本或未被公開出版的稿本,再複印回來。華中師大新圖書館建成之前,古籍都被收藏在老圖書館東館。李思維想起那段查閱古籍的日子感嘆:“幾個頭髮花白的老頭子坐在年輕學生身邊,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坐就是十幾年,他們前後查了3000多種古籍。
  辦公室沒有空調、電腦,李思維的手邊除了用了十幾年的紅色陶瓷杯、從家中帶來的小臺燈、燒水壺,就只有一摞摞編撰稿。出生於1936年12月的李思維1956年考入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留校工作,從事古漢語研究與教學,至今已57年。2008年8月,李思維倒了下來,多虧送醫及時,搶救過來。今年3月,他的右腦部位被查出一個“鴨蛋大”的腫瘤。切除這個腫瘤用了整整13個小時,手術後,李思維大量記憶丟失。“別的事情都記不清,只有《中華大典》的各項事務記得清清楚楚”。
  這樣的15年、5400多天的堅守,如今,《訓詁分典》800萬字已完成,正處於校對階段,預計明年初正式出版。“我們不僅完成了這項國家工程,而且培養了一批古漢語研究人才……”李思維說,這15年很辛苦,但很值得。  (原標題:故紙堆一坐15年 成就800萬字“大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l54plul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